站内检索:
首页
> 校友会新版网站 > 校友访谈
郝彤程:大学生自主创业:一分热情 三分理性
发布日期:2010-05-21浏览次数:字号:[ ]

  西服革履,金丝眼镜,头发一丝不苟——如果郝学长是以这样的装束出现在我们面前,倒不会让人有多少惊讶,而恰恰相反,眼前的这个人,休闲衬衫,夹克外套,手里拿着一瓶果粒橙,由于风大,他的头发微微有些凌乱,如此的随意和自然。 

    09年3月13日,我们采访了03级工商管理(金融证券)专业、现北京宇辰恒源商业经纪有限公司交易部经理郝彤程学长。作为商院自主创业的典型代表之一,郝学长已经成为一个弄潮儿,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金融业创立了自己的事业。他幽默健谈,我们之间根本不需要寒暄和客套,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我们与学长经常是通过表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而不是墨守成规的一问一答。在前期的采访准备中,我发现学长本身,也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人。 
                   
    有志男儿 野心勃勃

    “野心”这个词,或许会让很多人想到其负面的意义,但在这里,我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气,我们可以用俗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蒸馒头争口气”来理解。
    现在,郝学长事业有成受到大家的关注,但当他回首创业、守业期间的点点滴滴,仍旧历历在目——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成为首要的问题,近两年的金融工作实践后,08年下半年他野心勃勃的踏上了金融领域的创业之路。学长很形象的给我们打比喻:行业的大环境是汹涌澎湃的海洋,从业人员是海里的鱼,在大鱼吃小鱼的自然规律下,有巨浪拍打海面将一群鱼都推上搁浅区的可能。学长的事业在09年初就遇到了问题,由于春节假期将近,大部分职员都已经回家过年,导致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又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登陆中国。“那会儿每天一出门甭管天气好坏,都觉得天空是灰色的,每天上班都愁眉苦脸,真的是很难啊。”说到这里,学长的表情逐渐显出严肃,“后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总算度过了难关。不过对人才的渴求是不受时间限制的,现在我公司就很需要基层、中层管理人员,所以这次回来不仅仅是想回馈母校,也是真心希望能选拔出一些人才吸纳到公司。”随后,学长简要地向我们介绍了预计进行招聘的职位信息,对于我们理解不了的专业名词,他会停下来详细的解释并结合对应聘人的要求标准,建议我们现在注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和品质。这个07届毕业生、这个而今已在社会独挡一面的男人,把精彩挥洒得淋漓尽致,风光背后自己吞咽的心酸,男儿秉性永不言弃的信念,造就了现实的成功。
    古诗词中有句很著名的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有几个人能在对未来的不确定中继续为自己掌舵,驾船前行?郝彤程做到了。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从1999年武汉大学生李玲玲成为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一人到如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其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出现在我们身边,大学生创业,已经不再作为一个名词而存在,真实的人物,多彩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活力。通过这些已经创业的大学生们,我们尝试着勾勒北京大学生创业的群体与现状,探寻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于是相关就业的内容就成为我们采访的重要话题。
   “先就业,后创业”。提起自己的经历,学长侃侃而谈,从06年底至08年下半年,学长一直在一家证券公司实习。他是个有心人,实习期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尽可能地学习、了解这家公司的运营模式,从而领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经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2008年8月份左右,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解散后,初谙经营之道的学长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创业。“我现在的公司和原来我就职的公司可以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流程运作和模式经营都开展得很成功,这要归功于我两年的实习经历,使我对从事相同领域的原公司各方面情况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看着我们疑惑的表情,学长进一步解释到,“原来的公司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达到我公司现在的规模状态,这其中必然走了许多弯路,积攒了许多经验,我为什么不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有益于构建完善公司体系,还可以规避10年的风险值,这样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原来公司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以一个可操性强、颇具实力且全新有活力的公司形象出现在金融业。可以说,公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关于学习的把握。“个人能力远远大于你的学历和证书,能力决定一切,记住我这句话。”学长不断地强调着能力的锻炼。他指的并不完全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校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关于知识的取舍和把握,学长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专业课的学习是绝对不能放松的,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到最好。”专业课是以后谋生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虽然我的基础课很一般,但我的专业课综合成绩很牛,每门都是正数第一。”听到这里,我们相视而笑。学长还列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补充自己的观念:记笔记一定要记住老师脱离课本所说的额外的东西,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书本上的内容再腾到本上,记录下来,那么不如考一份课件算了,老师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领悟出渗透在书本中的课外知识。简单两句话,学长道出了他的学习秘诀。在课程安排上,学长认为“要一门尖,不要门门都涉及”。
    关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行为,郝学长很诚恳地向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思想太单纯,对就业压力的认识根本不够。大家对自主创业的热情度很高,但踏踏实实能干下去的人太少,能干下去并终有所成的人更少。不论对就业的哪种途径而言,实践都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尽可能地多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实习,学到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以后再去考虑是否创业。“实践”这个词,在我们的采访中频频出现,可见学长对实践工作的认可和重视。目前,国家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上所需的毕业生条件确实存在着不对等现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书本知识精通,却不会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同时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校推销人才,企业需求人才,本是很好的契合点,但这关键的一环却总难以扣牢,使得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这两个环节脱节,不对口。“学生最大的缺点是惰性。”针对现在许多人都抱怨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外地人进北京和北京人抢工作岗位的问题,学长解释道,“其实一两千的工作很好找,像一份销售员的工作或环卫工人的工作,都可以达到月收入两千元左右,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不是吗?”学长总结说要克服自身惰性,不管什么工作,都有助于积累社会经验和能力,形式、内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实”有所得,“实”有所成。一个好的实践机会能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价值,也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使自身得到锻炼和提升。郝学长还提出,在实习工作期间的时候要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要明确自己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知识,积累经验,而不是挣钱,不要为了实习而实习。像郝学长他在大学期间不仅限于积极参与院校实践活动,也在不断的找各种校外兼职工作,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清醒的就业定位,是他现今自信于职场的基础。不过聊到这一点,学长还是很感慨:“毕业后开始实习工作,以为自己算实践能力和经验挺多的人了,但慢慢才发现还有很多比自己强的人,自己还是努力的不够,实践经历越早体验收益越多。”
    关于就业现状。学长说,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问题是,很多毕业生的愿望和社会需求呈错位状态,很多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基层第一线单位,一些大学生期望值过高,不愿去。其实寻找好的发展机会,施展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跟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任何企业都是希望员工为自己创造价值,而不是一开口就先要价。企业希望得到一个可用的人才,不是照本宣科的学生,员工培训只是一方面,还是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同时学生要定位自身价值,否则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转换中,很容易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学长简要说了一下创业的几个步骤,首先是选择什么方向创业、目标是什么,其次是准备条件主要包括:大学四年社会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资金的筹措,人脉关系的网罗,对市场风险的心理承受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那是一种自主掌握生活的感觉,现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部分高校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学长以他自身的经历体验告诫大家,自主创业是分散就业压力的途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保持高涨的热情度是好的,但在下决定行动时一定要谨慎考虑、理性思考,让一分热情和三分理性把持这个领域的尺度。

    韶华不为少年留  蓦回首繁花点点
   
    还记得学长快要进校的时候给我打了个电话,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学长,我们到了,在食堂一层。”“噢,我也快到了,我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点东西。”“哪个小卖部啊?是养小狗的那家吗?”“学校门口不就一个小卖部吗!?”“……”
    一见面,学长就连着说了好几声“变化太大”,我们的话题一下子就回到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这里的变化可真大。”郝学长环顾周围,由衷地感叹道。“我们那会儿,没空调,夏天真的很热。而且我记得这个食堂5点就开始往外轰人。你们现在是不是每班都有空调了?”
   “恩,而且食堂9点多才会关门。”
   “哎,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小鬼,要好好珍惜这么好的条件。”他口气中夹杂着一丝无奈,但话语又不失风趣。
从食堂到系办,从王小满老师到教学楼8层设施很先进的教室,仅仅半个小时,郝学长回忆了他全部的大学时代,回忆起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闲聊中,学长有感叹,有欣慰,有不舍,也有骄傲。他脸上真实、生动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商院的挚真情感,看到了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商院学子。
    大学淳朴的朋友之谊,多彩的学生活动……虽然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不常被想起,但它们却好似一瓣瓣花儿,飘落在学长心底,当再次置身于商院、走进母校焕然一新的环境时,那些关于大学的记忆便会纷纷扬扬,舞得烂漫,一刹那繁花点点。
    采访尾声,我们举起摄像机希望郝彤程学长可以对母校和学弟学妹们说几句知心话,他微笑地冲着镜头:“当然是希望学院越来越好了!送大家一句话吧,每个人一天中只有24小时,怎么让自己的时间发挥到24小时,取决于每个人心态、能力。同时,祝福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同学们,珍惜这个时间段,在母校给大家提供的很多机会中,把该学到的东西都学好,今后发挥出自己更多的价值,来回馈母校对你的培养。” 编辑/孙晓萌  赵梦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