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首页 > 校友访谈
校友访谈|好学不倦 厚积薄发——记智慧城市学院2017届研究生郑永荣
发布日期:2020-10-05浏览次数:字号:[ ]

   郑永荣,2009年从江西赣州考入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现称“智慧学院”,下同)的一名普通的本科生,2013年获得学士学位后,他再接再厉在我校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好学不倦的他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这一路走来,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过“瓶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学习的目标,他坚信,只要心有目标并执着努力,就一定能通过学习蓄积更多的专业知识深造、提升自己。

       一

   2009年8月下旬,郑永荣作为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新生,告别父母和家乡,满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从江西赣州独自一人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

   当他走进信息学院报到之后,发现该院的面积还不及他读高中的学校大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不知道在这样一个校园里自己能否学有所成。

   入学后,在一次新生做心理调查问卷过程中,他无意中在“你是否想过轻生?”选项中选择了“是”。几天后,该院学工办李凤英老师给他打来电话,说要找他聊一聊时,他有点惊讶,因为他想象中的大学老师并不会像高中那样天天盯着学生。也正是因为这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使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谈起这段往事时,他说:“那次师生谈话,是我大学四年时光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老师对学生的这份关心和责任心让我感动,从而改变了我对母校的最初印象。当我在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北京联合大学是由信息学院、应用文理学院、商务学院、旅游学院等十多个校区组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市属高校中都是名列前茅之后,我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读大一时,他因人生地不熟,加上交友较少,学习生活也就相对单调一些,课余时间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后来,他发现自己这种相对单调的学习生活与身边的同学慢慢地疏远了,一个人若脱离了集体且缺乏团队精神,又能成就什么大事呢?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开始主动与舍友及同学们一起去学校餐厅用餐、课余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或谈校园生活、或探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等。

   读大二开始,郑永荣被同学们选为课代表、副班长、校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新生班班助等。在他看来,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生会部门负责人,职务头衔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有职必有责,有责必担当。他要做的是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为建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新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尽职尽责。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

   谈到身兼数职热心为同学们服务有何收获时,他说:“在为大家义务服务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锻炼了自己的责任能力、强化了自己的责任行为,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

   谈及四年大学生活的收获和感悟时,他说:“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积累知识,知识是一辈子的财富,既要多读一些书,也要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积累一些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除此之外,大学学习生活能改变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我奉信这样一句话‘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所有为’,就是说你想做一件事情,那你必须得舍弃一些东西。

   再有,就是遇到几位能当做恩师的好老师很重要,他们会给你很多帮助。如,教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孟宪东老师,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自律的重要性;又如,英语老师李丹丹,她经常提醒我们在校期间要珍惜时间、要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低效率的学习就是浪费时间等等,使我和同学们受益匪浅。”

   2013年,郑永荣读大四时决定考研。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抓紧时间复习。最终,几经努力之后,2014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取母校攻读硕士学位。

   他说他考研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他的研究生导师袁家政教授的精心指导。

   当时,他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律硕士,但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校遇到了袁家政教授。袁教授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之后,多次找他谈话,帮助他客观分析了考研的形势、自身的优势等等。在袁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选择报考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但没想到的是,郑永荣在2013年的第一次考研却失败了。这对他来说,既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鞭策。他满以为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没想到考研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当时对他来说,即使放弃考研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单靠目前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跟不上科技发展速度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坚持考研。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他通过第一次考研失败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于是,他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之后,下定决心从头再来。在校领导的关怀、老师们的指导及自己不懈的努力下,2014年他顺利考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郑永荣读研期间,学校为使同学们接触所学专业的前沿,特请李德毅院士领军的“智能车团队”成员——智能车联合课题组架构组组长、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韩威到校做“智能车架构设计与实践”等系列专题讲座,并参与北京联合大学智能车团队研发工作。

   韩威博士的系列专题讲座,使郑永荣大开眼界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到李德毅院士的工作团队成员都是博士,一流的人才创造出一流的成绩。他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智能驾驶技术研究,在环境感知、驾驶认知、智能控制及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郑永荣幸运地加入到了“智能车团队”中。

   在韩威博士的指导下开展研发工作的过程中,郑永荣逐渐发现自己硕士研究生学历远远还不够,想要有更大的作为和成就,还需要进一步深造学习。鉴于此,他决定在2017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继续考博。最终,他通过努力如愿以偿成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从2009年至2017年,郑永荣用了八年的期间,完成了学习之路上的两次飞跃——从北京联合大学的本科生到研究生、从研究生到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我校培养出的研究生能考上北京理工大学这所“双一流”的全国重点大学读博,足以证实和说明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用郑永荣的话来说:“我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八年,亲眼所见母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一点点地变好。今天的母校,已经是一所很了不起的高等学府!”                   

   当郑永荣回顾他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亲身经历时,他想跟母校学弟学妹交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科属于通识教育,本科学习侧重点是锻炼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技能;而研究生则属于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的学习主要是由老师讲,然后是自己学,学的东西相对较广,但不是特别的深;而研究生的学习是有方向性的,主要由导师引导(指导),学的东西较深,且更加专业。

   2.大学期间,若能养成谦虚低调、正直勇敢、活泼外向的品质性格,对研究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因为研究生学习期间,既要主动与导师多交流,又要沉稳、坐得住,还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3.鉴于读研期间主要是自主学习,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注重培养自己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他鼓励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毕业后争取考研。关于这一话题,他说:“考研,是对知识积累和更新不懈的追求,切记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学得已经够多了,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学习,能读到什么阶段就尽量去读,且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若已决定考研,就要把时间尽量用在学习上。‘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重在行动。”

   谈到母校的发展和建设,他殷切希望母校能在整合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建设一流学科,更希望母校在不远的将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人物简介

郑永荣

2014级 软件工程专业  研究生

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