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首页 > 校友访谈
校友人物|于无声处听惊雷 ——记特殊教育学院2015届校友莫昌耿
发布日期:2020-12-16浏览次数:字号:[ ]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4年6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听障大学生的自述》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位自幼因药物导致中重度听障的大学生成长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15届校友莫昌耿。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面对许多挫折,却从未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并渴望探索研究听觉言语康复这一领域,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听力学家,为听障人士提供帮助。






      莫昌耿从小在广东珠海经济特区长大,10岁那年因身体不适使用庆大霉素导致重度耳聋。为了使他的听力得以恢复,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无果。半年后,他佩戴上了助听器。

      随着听力的下降,他的言语水平也逐渐下降,表现为咬字不清,说话的声音在不知不觉中变大了,用他的话来说:“上课时与同桌的悄悄话,变成了与全班同学的悄悄话了。”

      在他的记忆中,父母从来不刻意纠正他的发音,总是说:“你讲什么?我没听明白。”或是:“你慢慢讲。”他说他有着几乎所有听障人士都有的体会——和父母交流是最轻松的,因为你讲的话他们永远都能听明白。

      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说最难忘的是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按时带他去助听器验配师那里调试助听器,以保持助听器在最佳工作状态;他最想感谢的是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为他安排在一个离讲台最合适的位置,使他能很好地听课。当然,为了同样的一份成绩,他必须付出更多。慢慢地,他学会了唇读。

      读高中时,原本英语成绩勉强合格的他,幸运的遇上了英语很好的同桌,这使他逐渐领悟到: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的确很重要,而是否有足够的动机去学习才是决定你进入到一个领域里的关键。

      2011年,莫昌耿高考落榜了。为了走进大学之门,他选择了一个寄宿型的高中复读。然而第二年,他高考分数下来之后并不理想。原本打算读社会学,但无奈被大学录取的机会甚少。当他偶然在高校志愿填报指南手册上看到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时,冥冥中有种感觉“这不就是为我而设的专业吗?!”正所谓上天关上一道门,必定还留着一扇窗。

      自收到特教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莫昌耿便与听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这样鼓励自己:“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听力学家,为听障人士提供帮助。”


 


      2012年,莫昌耿走进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作为一名听力语言康复技术专业(专科)的新生,在开始学习专业理论之后,他的第一感觉是熟悉,诸多他从小到大听觉上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这大大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

      在校期间,他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爱的分贝”听障儿童家长培训班,为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做了一些工作。2013年4月—6月底,他在全国助听器人工耳蜗专业委员会当志愿者,这使他对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有了更多的思考,认识到在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特殊需要儿童,必须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013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作为“爱的分贝”志愿者,他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的课程通知后,立即报名参加。他在该院所学的课程全称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言语治疗训练”,学习时间为一周。课程主要内容为语言治疗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知识,这为他日后语言治疗课程的学习、语言治疗师的实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学习期间,他参加了一次走访听障儿童家庭的志愿活动。他回忆说:“我走访的是一个听障儿童家庭,令我欣慰的是孩子的父母积极正面的态度,这大大地影响了我。我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向他们介绍听障儿语言康复的相关知识及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等。几个月后,孩子的父亲告诉我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的孩子成功地申请加入到了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当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次走访活动一直激励着我——只有更专业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同年12月,他被香港听力学会吸纳为学生会员,这使他有机会与国外专家学者及团体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提高听力语言康复诊断及治疗的服务素质。

      2014年3月,莫昌耿与特教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同学合作申报并获批了北京联合大学的高职科研项目,题为《北京地区听障儿童听觉训练现状调查》,自此开启了他的学术生涯。他还荣幸地被中国残联邀请参加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代表大会,并作为志愿者参加在北京美国中心举办的首届心智障碍者权益研讨会、在一加一残疾人活动中心给盲人朋友做文字录入等工作,这期间几乎踏遍了残疾人的各种领域,这让他觉得自己只有好好学习专业理论,才能真正地作出贡献。

      大学三年来,他担任过班级体育委员、学院记者团干事、学生会志愿者部副部长。2012-2013学年,获院级大学生文明形象标兵;2013年-2014学年,综合测评为该专业排名第一,获北京联合大学二等奖学金、特殊教育学院一等奖学金,院级三好学生及“特教之星”称号,并获得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爱的分贝优秀志愿者称号等。

      2015年,莫昌耿大学毕业之前,有幸得到了由特教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联系的韩国拿撒勒大学本科插班的机会。渴望继续深造的他通过仔细的调研之后,发现该校并没有听力学专业。于是,他果断地放弃申请拿撒勒大学,选择了听力学专业在韩国排名第一的韩国翰林大学。

▲莫昌耿参加北京听力大会





      2015年8月底,莫昌耿来到韩国翰林大学,先是经过10个月的韩语学习, 2016年9月初,开始了本科阶段的插班学习。

      入学后,当他了解到只要学期成绩绩点在3.0或以上即可获得50%学费的减免,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目标——每个学期各科学习成绩争取保持良好。学习期间,他主动结识韩国同学,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使他既锻炼了韩语的听力,也能较好的理解、消化课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谈到韩国翰林大学学习期间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时,他颇为感慨地说:“课余时,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边看文献一边浏览作者的实验室主页,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实验室的情况,更能发掘到更多有趣的研究。如欧洲的HEAR-ECO,德国的Hearing4all,欧盟的H2020。在这个淘金一样的过程中,使我逐渐地产生了对认知听觉科学的兴趣,萌生了在研究生阶段进入这个领域的想法。偶尔看到Oticon韩国举办了OticonChallenge 2018的比赛,第一名的奖励是全额支援参加丹ErikshlomSummer Camp。我便约好队友报名参赛,提交的题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未来助听器的模样和发展方向’。通过团队密切合作,最终赢得了前往丹麦哥本哈根的机票。之前在准备比赛时,我们想象过的深度学习视听觉模式、眼震数据、与听力师在线调试等等功能,在Erikshlom研究中心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种巨大的震撼,令我终身难忘。在丹麦的七天,我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听力学家同出共进,一起学习交流各种有趣的听力学研究,也促使我下定决心,在听力学方向继续深造。”

      谈及翰林大学的校园生活,他介绍说:“韩国学校对于残疾学生的支持让我大开眼界。如,听障生可有远程速录,手语翻译和笔记抄写志愿者等服务;每个学期开学前,持有残疾证的听障生向学校申请在课上配给实时字幕或手语翻译、或笔记抄写志愿者的支援,既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来接受国家级的远程教育支援中心提供的远程实时字幕和手语翻译的服务,也可通过学校培训的笔记抄写志愿者来获得学业的支持。除此之外,在校园里可见到韩国学生使用远程速录服务来完成学业;在釜山电影节则可见到特定的座位上专门配备着字幕显示屏,这一切无障碍措施让信息变得随手可得。”

▲莫昌耿在韩国

 



       2018年的8月底,莫昌耿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韩国翰林大学听力学理学学位。他并没有直接申请硕士的学习,而是直接寻找读博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在他毕业之前,巴塞罗那大学心理系和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均发来了录取通知,最终,他选择了香港大学。                     

      2019年1月,当他来到香港大学开启博士生涯、继续听力学的研究时,他深有体会地说:“通过之前的学习,使我了解到听力学不仅是需要挑战解决问题的技能、动机和智力的职业,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同情和致力于帮助人们听到和感觉更好的职业。在读博的这四年时间里,我会寻找更多有趣实际的听力学研究机会,争取做一个见多识广的博士。”

      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涯,他说:“听障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往往是痛苦的,但我认为只要敢于面对现实、具备锲而不舍之精神,那么在内心的深处也可以获得积极的展望。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听障的看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遇到这种或那种困难,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有一个独特的机会获得方向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通过作为听障人士的经验以及基于这些经验上的学习,找到热爱的方向,去创造未来社会的新形象。感谢我们正处于伟大的时代和变革式的进步,它给了一个听障人士拥抱世界的机会,也使一个听障学生走向研究听障的学者之路。”

▲香港特区财政司原司长曾俊华先生与莫昌耿合影


      在哲学意义上,声音表示时间。无声,是时间的黑暗;有声,是时间的光明。而我们的主人公,从少年失聪到明天的听力专家,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路啊,这径直就是一人生的大翻转!他未尝泄气,也未尝彷徨,而是向生命提出了挑战。为什么他能这般呢?因为他不独用耳朵聆听,更是用“心”聆听。这“心”是热爱之心,爱生活、爱人们,爱这个世界上的林林总总。



人物简介


莫昌耿

2012级  听力语言康复技术专业

现为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 北京联合大学校友会官方微信平台●●●


文字   |  北京联合大学校友总会

责任编辑   |  BUU“芳华”校友志愿者协会  翟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