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程博,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会计1901S班学生。
今年年初的寒假期间,我回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探望父母的同时,做大学生岗位实习。因我是一名退伍军人(2016年—2018年在北京消防总队通州支队新华街中队服役),于是就选择了前往云梦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参与大学生实习,在该局为退伍老兵们服务。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蔓延至全国。孝感市是除武汉之外,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最重的地区。疫情发生在我的家乡......
一
1月23日,武汉市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下令封城戒严。随后,湖北省各市也相继封城,我所在的云梦县也在其中。此时此刻,在疫情一线的我该做点什么?我又能做点什么?
写到此时,我先来介绍一下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党员,一定要自觉跟着党走,工作中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然入党干什么?!”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1991年工作以来,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2003年,他作为云梦县沙河卫生院院长,曾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抗击“非典”;2009年,他调到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县医院),在医务科当科长。
当湖北省进入疫情防疫一级戒备状态、孝感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有蔓延态势之时,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的这一天晚上,他到医院参加紧急会议回家后,拿了几件换洗衣服临出门前对我妈妈说一句:“我现在是医院医疗应急救援小组的组长,这段时间我不回家了。”我知道他这是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冲向抗“疫”一线去了。几天后,鉴于我的父亲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勇敢地冲在最前线,经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讨论决定,再次调整他加任发热门诊主任、应急办主任。后来,我是通过与父亲手机联系,才得知他因工作繁忙导致体重减轻了九斤,他在百忙中还给我发来身边医护人员的图片,并附上了一句话:“他们的年龄和你差不多大,虽说不像你当过兵经历过严格的训练的,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和军人一样,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
这就是我的父亲,湖北省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激励着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履行自己的职责统一起来,争取以实际行动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1月29日,云梦县团委发出了招募青年志愿者的通知。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在父母的支持下(顺便说一句,我的母亲也是县医院的一名医生),毅然决然地于当天通过微信向云梦县团委报名申请做一名志愿者,还注明了自己的父母在县医院工作。
二
2月2日,我收到了县团委的回复,他们同意我加入县医院青年志愿者突击队。2月3日,我作为县医院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一员,开始参与该院的后勤保障工作。
这支青年志愿者突击队是由院内的13位青年骨干医生组成的,我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位同学(其父母均是县医院的医务人员)陆续加入后,“大学生志愿者”为这支队伍增添了活力。
当时由于孝感市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除了武汉之外最严重的地区,所以县医院将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隔离开了。发热门诊及病房楼是高危地段,不让我们志愿者进入。我们三个大学生志愿者每人每天的工作量是4小时左右,主要任务是为医院的车库、普通门诊及院内公共场所消毒、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出入医院家属楼的人员测体温等。

程博在消毒
当我为通往发热门诊的走廊消毒时,总是情不自禁地驻足在走廊的尽头探着脑袋望着不远处诊室的窗户,看一看里面有没有父亲的身影。但即便是看到医生们为发热患者看病,我也就看不出来哪一位是我的父亲,因为他们都穿着防护服。看到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救治患者紧张地忙碌时,我的内心涌动出一种无法描述的感激之情,情不自禁地为战“疫”一线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加油!此时此刻,我想对父亲说:家乡人民有了你们这些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一定能战胜疫情!
有一天早上,我在县医院门口偶然遇到了初中时的一位女同学。通过和她的交流,我得知她大学毕业后在该院感染科当医生。她说她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发热门诊工作,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们一线的医护人员一律不得回家,每天下班后要经过严格除菌消毒后才能走出发热门诊,到医院安排的已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的县宾馆休息。我真佩服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敢于坚守工作岗位的勇气和信心,下意识地对着她竖起大拇指,说:“老同学,你真棒!”
要说在医院做消毒工作不怕被传染?我不是没想过,确实心里也挺怕的。因为来这里看病的都是发热患者,不排除“新冠肺炎”的高危人员,我也很害怕接触到他们。但又一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像我父亲这样的普通党员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而冲锋在前忘我工作,我作为一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既然有追求、有理想,那么就应该在非常时期向冲在一线的党员看齐,为人民排忧解难在所不辞!而且我还曾是北京消防部队的战士,在部队服役期间受过专业化训练、掌握了自我防护知识,虽然我已经退役了,但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
要说做消毒工作有什么困难,那就是穿着防护服、背着20公斤重的消毒喷雾器一边走一边反复喷洒,用不了半小时就会被捂出一身汗,而且上卫生间特别不方便,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而少喝水。出汗多又不能喝水,口干舌燥的滋味是无法形容的。但相比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要说在医院做志愿者累不累?确实挺累的。虽说原计划我们三个大学生志愿者每人每天工作四个小时,那是因为当时云梦县的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但在疫情蔓延导致发热人数上升之后,我们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中的13位医生和县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冲上一线了,我们三个大学生志愿者和后来的三位志愿者就成了骨干力量。加上全国各地支援县医院的物资陆续抵达,我们必须加班加点地工作,双休日也顾不上休息,经常是一天干14个小时。这一期间,我们白天要做好消毒工作、给换班后被隔离在酒店的医护人员送饭,晚上则是随时待命参与物资卸货和搬运,每天最少搬运5吨物资、最多时搬运20吨物资,真的是挺累的。


程博在搬运物资
举例来说,有一天,我们刚忙完承担的消毒任务之后,就去搬运加多宝集团捐赠给县医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凉茶。虽说一箱凉茶并不太重,但不停地搬着搬着我就感到腰酸背痛了,也是想到这些凉茶是企业送给白衣天使喝的,所以我和另外两位大学生志愿者不顾疲惫一鼓作气地干着,当1700箱凉茶搬运结束后,我们三人累得精疲力尽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就这样,身边的党员们的先锋模仿作用鼓舞着我、军人的职责“有时亦参与非战斗性的包括救灾等工作”激励着我、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鞭策着我义无返顾地战斗在疫情一线,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作为“联大”后生火线兵默默地付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2月底,县医院团委对我们大学生自愿者到该院义务服务做了专题报道,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近一个月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的程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周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张鑫在我院人手紧缺的时候,加入了抗“疫”一线志愿者队伍,和他们的父母——我院的医务工作者共同奋战在疫情一线。他们为普通门诊楼、车库及院内公共场所消毒,负责搬运各地捐赠的物资,为住在宾馆的医护人员送餐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的困难,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他们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疫”中,以实际行动印证了习总书记于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说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句话。
云梦县团委有关工作人员也到县医院采访了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并在“青春云梦”公众号上发表题为《云梦战役——与父母并肩战斗在一线》一文,在介绍北京联合大学的程博和另外两所高校的大学生在医院做志愿者的事迹后,用赞许的语气总结到:他们是我们战“疫”一线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筑起了一座防疫堡垒,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实干担当的本色!
我庆幸能于非常时期在家乡以自己的言行为学校赢得社会声誉;我为自己能在打赢这场战“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欣慰。
三
令人欣慰的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亿万人民行动起来积极防控、支援一线。
2月13日,重庆医疗队先期抵达云梦县,其中一部分医护人员分配到县医院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及疫情防控工作;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九所工作人员心系孝感市云梦县,捐献的一台县医院急需的价值14万的“血液透析机”经过1029公里的驰援,于2月19日上午10点抵达医院。“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也为县医院募捐了九辆救护车和一些医疗物资,据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韩红一直坚守武汉,即使是她因疲劳过度导致身体不适在医院打点滴,仍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动态、主持该基金会工作的运转......
还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那就是当我和其他志愿者忙着搬运重庆人民送来的脐橙时,看到了大货车上写着“孝感雄起”、“渝鄂相邻,千里同心”,不禁令我感动。司机大叔载着5000箱脐橙用两天的时间昼夜兼程地赶来了,他送来的不仅是脐橙,还送来了四川人民的心意,当我向他表达谢意时,他用一口浓浓的川味说“‘冒得斯’,应该的,2008年我们那边汶川地震多亏了你们!”这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孝感市的防疫工作做得也非常好,下辖的各县级市不但封城了,而且也限制了交通、禁止人员外出,大小店面和超市都关闭了,有效防止了疫情蔓延。而且每天都有宣传车在街道上用大喇叭宣传,让市民们好好在家待着。身在战“役”一线的老百姓都知道自觉宅家隔离、不给政府带来麻烦,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贡献。
此时此刻,我想赞美的人是工作在抗“疫”一线的普通的医护人员。他们也有家,也有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在家人最需要关照的时候,他们不惜为大家舍小家,尤其是一些女医生或护士为了穿上防护服工作,剪去了自己心爱的长发,尽管这看似是一件平常小事,但此举温暖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也有走下工作岗位的80、90岁高龄的老主任、老医生战斗在一线,为我们青年人做出了表率。
我忘不了的人是两位年轻的湖北籍优秀医务工作者——29岁的彭银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42岁的黄文军(共产党员、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他们在战“疫”一线工作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们是在和平时期为了国泰民安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他们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出自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撰写的《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发扬光大,不愧是新时代的英雄!祖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
四
今年寒假期间,在我于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这段日子里,应用科技学院的老师和我们班的辅导员,每天都询问我这边的疫情情况及我的健康状况;同学们也惦记着我,天天发微信问我的身体状况、叮嘱我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说如果需要物资支援,他们都愿意捐赠。校学生会新闻部的同学们组织专人对我进行了专访;校团委的老师将同学们的采访稿整理出来后,撰写了题为“抗‘疫’先锋——程博同学的一家”一文,于2月12日发表在“联大青年”公众号上,令我倍受感动;坚守在工作岗位的校友会的老师也通过微信与我联系,鼓励我做好自愿者工作,为学校争光!
在这非常时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无微不至地爱护和关心,更加坚定了我在战“疫”一线做好志愿者工作的勇气和信心。在此,我向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请大家放心,随着各地支援的物资不断到来,我们这边的生活物资基本齐全了,目前,云梦县的几个大型超市已恢复生活物资供应,我也一定会在做好预防后坚定出行,让志愿者的红马甲似吹面不寒的春风,温暖着家乡人民的心。
我从2018年退伍返校继续学习至今,学校如家园的和谐氛围,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使我倍感温暖;我所在的应用科技学院对我们这支特殊群体——“退伍军人”学生的照顾,更是令我无法忘怀。我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在“联大”读书学习。同时,我也在这场疫情中看到了“联大人”团结一致、友好互助的精神熠熠生辉!
最后,我想说的是,根据我的亲身体会和身在抗“疫”一线做志愿者的经验,我呼吁同学们一定要按照学校于2020年1月26日颁发的《致全校学生的一封信》中提出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的要求去做,切不可掉因各地患病人数降低而掉以轻心、切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除此之外,就是我之所以参与这项志愿工作,是因为我曾在入伍期间接受过专业化训练。对于没有参加过这种专业化训练的同学来说,则不建议参与这些工作。
为打赢这场战“役”,全党全国上下同心,坚定信心,共同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我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待到疫情被彻底控制住之后、我一定于第一时间回到朝思暮想的学校,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授课、在图书馆沉浸阅读的氛围中、和同学们一起享受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
祝福我的学校越办越好!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作者信息

程博
2019级应用科技学院会计专业 在校生
